手机版 [繁体] <<<返回首页 搜索 查新旧历 真太阳时 真人算命  开运商城 



广告位1:右上角(电脑版)
广告位2:头部(电脑版)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文章系统周易知识

易学的****境界就是天人合一

来源:网络 日期:2021/12/29 14:13:37 累计阅读:566次
广告位26:文章内页

研 《易》感悟

@易@学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著作,据说是由伏聂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个性概括而来,
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,被誉为,群经之首,大道之源",是我们中华民族之魂。
古老的@易》学博大精深,蕴含深遂是东方文化的代表,是仰观天文,俯察地理;中通万
物之情;究天人之际,探索自然、人生易变的法则。
@易》学是"宇宙"代数学。@易@学可执常以通变,"不可为典要,唯变所适",掌
握事物变化的客观规律性,"先天而天弗违,后天而奉天时",故可趋吉避凶,知M知阳,
善用柔刚,时止则止,时行则行。
关于 @易@学的性质,众人有不同的观点,有人说是占篮之书;有人说是哲学著作;
有人说是历史文献;有人说是政治百科;有人说是道德规范;有人说是人生指南……在我
看来,这些观点看似相互矛盾,实则都从一个侧面提示了@易@学的深遂内涵。@易@学
最初起源于占篮而又基本应用于占筋,是一部系统的占簇之书。@易@学还有狭义、广义
之分。狭义@易》学是指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。对狭义@易@学的经典拴释,共有七种
十篇,即@系辞@上下、@象@上下、@象@上下、@文言》、@说卦抓@序卦恢@杂卦凡汉
人又称之为@十翼@。广义 @易@学则指包括狭义 @易传@在内的阐发狭义 @周易》的一
切作品,其中有的汉初以后易学家的易学作品也称@易传况如西汉易学家京房(字君明,
公元前77一前37)•作的@易传@,北朱大恩想家程颐 (1033一1107)作的@易传@等等。
正如 @系辞上@曰:"变化者,进退之象也。刚柔者,昼夜之象也。六艾之动,三极
之道也。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,@易@之序也。"认为历史与大化流行的天道一样,是进退
有常,刚柔相推的,君子应该严格按照这一天道秩序来展开自己的生命历程,而避免做出
违背历史进程的行为。又"闰户谓之坤,辟户谓之乾,一闹一辟谓之变,往来不穷谓之通。"

只要做到了顺应历史的变化规律,就会穷通天地人三道,从而达到"通古今之变"的智慧
之境。
@系辞下@所说的:"易之为书也不可远,为道也屡迁,变动不居,周流六虚,上下
无常,刚柔相易,不可为典要,唯变所适。"的确,@周易@的根本思想就是一个"变"字。
而关于历史演变方式的阐述无疑也脱胎于此"变"之思想。但是,其"变"的内涵却并非
一般学者所断定的简单的正反循环。
@系辞@将世间万事万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法则都概括为一阴一阳。如:天为阳,地
为阴,曰为阳,月为阴,暑为阳,寒为阴,昼为阳,夜为阴,刚为阳,柔为阴,见为阳,


顺为阴,明为阳,幽为阴,进为阳,退为阴,辟为阳,闺为阴……总之,不论是自然现象
还是社会人生的历史,郡存在着阴阳的对立面,对立的事物如同卦交一样互相变通。如日
月有推移,寒暑有往来,行动有屈伸,处境有穷通。然而,同样需要指出的是@易》学中
关于历史动力的问题,不仅仅是以"阴阳互动"为动力,此外还夹杂了些"圣人"史观。
"上古穴居而野处,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;上栋下宇,以待风雨……古之葬者,厚衣之以
薪,葬之中野,不封不树,丧期无数,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淳……上古结绳而治,后世圣人
易之以书契,锨系辞下D这段话一方面肯定了社会历史的不断进化性,另一方面则认为
这些历史的进化,其动力是圣人而不是阴阳二气。是一种圣人历史观。但总体而言,@易》
学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主要还是以阴阳这一对矛盾来解释。
@易@学哲学思想被誉为"最古老的宇宙哲学"。   "天人相应"是@易@学哲学思想
的精髓,"天人和一"是《易》学哲学思想体系是最重要的一个概念,飞易@学的****理想,
就是实现"天人合一"的境界。在《易》学看来,天地间的万物均统之于天,地与天相辅

相成,不可缺一。但地必境是顺从天的,所以,天可以代表整个自然界,尽管人作为天地
之所生,只是万物中的一个自然成员,但人毕竟不同于万物,因为人有仁义之性,有性命
之理,所以这决定了人在天地万物之中,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,用@易@学的话来说,就
是"裁成天地之道,辅相天地之宜"。《易》学的这种"天人合一"的这种宇宙思维模式,
充分注重了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,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相互感应的有机整
体。
多少年来,《易》学一直被一层神秘云雾所笼罩,其原因,除了它本身文字艰涩费解
之外,还在于客观存在有预测未来的功能。早在周朝,就设有卜官,专门为统治者司其事。
后代王朝也有专设篮之官的,史料中不乏记载。而在民间,则代代有人以<易》学卜卦
为职业,占笨己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种载体。纵观中国历史,占锥早已渗透到中国的政治、
军事、人事、婚姻、农作、交易等各类事件中去了,这些已经成为了中国历史、中国文化、
中国民俗的组成部分。然而怎样用《易》学进行预测呢?深入探求者不多,加上精于此道
的人,异常保守,不轻易泄法于人,•更为<易>学笨法增加了神奇的色彩。
古朴幽雅,博大深遂的《易>学通过漫长的积淀深深地浸透在民族久远的血液之中,
留给了我们一笔沉淀千年的精神财富。每当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,都可以随时去瞻仰去体
会那份古朴优雅和那份博大悠远,或寄情养心、或蓄德明志,或展示才华,把《易>学的
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,用 <易>学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。

广告位5:PC版左栏广告位

0条评论 0人参与

广告位29:评论处

最新评论

来抢沙发啊!

广告位30:推荐阅读
四柱八字格局篇
947  2022/1/23 15:46:06
周易占卜的基本原则
1060  2022/1/23 15:40:09
算命古论
1127  2022/1/23 15:38:08
周易预测
1293  2022/1/23 15:37:25
十二地支化合
998  2022/1/23 15:36:40
五行阴阳辨证法
978  2022/1/23 15:35:19
广告位3:右侧350宽(电脑版)
广告位4:右侧350宽(电脑版)
广告位6:底部(电脑版)